文/罗华昌中医
古中医防未病,保民众大健康。
图片
中老年人哮喘使用激素及氨茶碱类药物后,症状反复、疗效欠佳的情况屡见不鲜。经大量病例总结发现,因早年色欲过度致肾气亏虚引发的哮喘占比超半数。我常用用补肾纳气、补子益母的方法,从根源调理肺肾,相较于常规疗法仅临时缓解症状,该方案可显著降低哮喘发作频率,提升患者生活质量,实现标本兼治。
我在诊所诊疗中,常遇气喘患者,其病症表现各异,病机复杂。不少患者气喘而上,初看似乎是气盛之象,然临床辨证不可仅看表象,需深入辨析。很多时候,气盛实为气虚,有余当辨作不足,这是临床辨证的关键要点。
有些医者见气喘,易误认为肺气过盛,而误用苏叶、桔梗、百部、山豆根等宣肺散气之品,如此施治,往往与病情相悖,离康复之路更远。实则此类气喘多因久病或虚损所致,病本多在肾,涉及肺、肝、脾等脏。
从生理角度而言,肺主气,肾主纳气,二者相互协调,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。人生肺气,夜卧必归气于肾中,此乃母居子舍之义。若因色欲过度、久病劳损等,致肾水大耗,肺金需不断下济以生肾水,久而久之,不仅肾水亏虚,肺金亦耗。就像家中有浪子,日日耗费,母虽有积蓄,终会倾囊,母贫子亦贫。此时,若外有心火之伤,中受肝木之横,脾土又不能下济生水,肺金便辗转难藏,进而上逆作喘。
临床所见久病气喘者,多有此病机。患者常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,神疲乏力,动则气喘加剧,呼吸微弱,或伴有腰膝酸软、头晕耳鸣等症。舌质多淡,脉沉细无力。此乃肾水亏虚,肺金失养,气失摄纳所致。
对于此类病症,治疗当以补肾纳气、补肺益气为主。我在临床常用一方,组成为:人参 15g,牛膝 10g,熟地 20g,山茱萸 15g,枸杞子 10g,麦冬 15g,五味子 6g,胡桃肉 15g,生姜 3 片。方中人参大补元气,且少用泛上、多用下行,此处用 15g 可下达病源,补气以生肾水;熟地、山茱萸、枸杞子滋补肾阴,填精生髓;麦冬养阴润肺;五味子收敛肺气,助肾纳气;胡桃肉补肾纳气;牛膝引气下行;生姜和胃调中。诸药合用,共起补肾纳气、补肺益气之功。
在临床实践中,还需注意另一种情况,即肾火上逆,挟肝气而上冲所致的气喘。此类患者虽病情较肾水大耗之气喘稍轻,但气逆作喘的表现一致,甚者可吐粉红之痰。此为肾火炎烧,肺经内热,不能克肝,致肝木寡于畏,龙雷之火升腾所致。
其病机在于肾火偏亢,灼伤肺阴,同时肝气上逆,进一步影响肺气的宣降。患者除气喘外,还可能伴有口苦、咽干、心烦易怒、面红目赤等症,舌质红,苔黄,脉弦数。
治疗当以清热润肺、平肝降逆为主。我常用处方为:地骨皮 30g,沙参 30g,麦冬 15g,白芥子 6g,白芍 15g,甘草 3g,桔梗 5g,丹皮 10g。方中地骨皮清骨髓之热,退虚火;沙参、麦冬养阴润肺;白芍平肝柔肝,清泻肝热;丹皮凉血清热;白芥子化痰散结;桔梗宣肺利咽,载药上行;甘草调和诸药。此方妙在不从治肺表面入手,而是清内热、养肺阴、平肝木,使肺金得养,肝气得平,气喘自定。
在临床辨证时,需注意区分气喘的虚实。初起之喘多为邪实,常见于外感或痰浊阻肺等,患者多有喘必抬肩、呼吸气粗、胸闷腹胀等表现,治疗可用四磨汤、四七汤等,常一剂即效。而久病之喘多为气虚,表现为微微气急、神疲乏力、动则加重等,即本文所论之证。
此外,肺气虚弱,不能克木,还会导致肝木无制而气旺,进而凌犯脾胃之土。脾胃受肝木制约,功能受损,又何以生肺金?因此,在治疗过程中,可在上述方剂的基础上,根据病情适当调整。如十剂之中,间加柴胡 6g、白芍 15g,同时熟地可加至 30g。柴胡疏肝解郁,白芍柔肝缓急,熟地滋补肾阴,如此配伍,可平肝旺土,土旺则金生,此乃反治之义。
在用药剂量上,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调整。对于病重之人,人参用量可增至 20g 甚至更多,以急补其气,防止元阳断绝。熟地等滋补之品,亦可随病情加重而适当增加剂量,但需注意中病即止,避免过于滋腻碍胃。
总之,治疗气喘病症,不能仅看表象,需深入辨析病机,区分虚实。对于久病气虚之喘,当以补肾纳气、补肺益气为主,兼顾平肝健脾;对于肾火上逆之喘,当以清热润肺、平肝降逆为法。在临床实践中,需根据患者具体症状、体质等,灵活组方用药,方能取得良好疗效。以上文中的气喘疾病、为现代的哮喘及慢性肺炎、肺心病等,病症病因复杂,临床表现千差万别。即便同属一类气喘,个体体质、病程长短、兼症各异。中医强调 “千人千方”,需通过望闻问切精准辨证,依病情灵活加减用药。切勿盲目抄方自治,如有不适,务必及时线下就诊,让专业医师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。
身体不适不知咋辩证?公众号留言,我为你专业分析
亲爱的各位网友,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本公众号的关注。
在交流中,我发现不少朋友面对身体小状况时,不知如何应对,也不了解自身中医辩证类型,存在健康困惑。
现向大家说明:欢迎在留言区留下健康问题,我会依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,为大家做辩证分析。
但因网络交流限制,无法面对面详细诊断,所以我只能提供辩证思路,不能给出具体用药指导,望理解。
我会每天挑选并回答 几个网友的辩证问题,认真对待每一条留言并详细回复,希望能帮大家了解身体,树立正确健康观念。
本文内容原创,如有转载请标明 “转自中医罗华昌公众号”,侵权必究。最后,希望朋友们再关注《杏仁弘道》及《华康中医综合诊所》两个公众号,里面的内容同样精彩!
版|权|声|明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